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雅舍小品哪个版本好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雅舍小品哪个版本好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雅舍小品是五四时期写的吗?
雅舍小品是写于五四时期的。
《雅舍小品》中的“雅舍”,即作者梁实秋的居室。在抗战期间,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,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。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,没有门牌,邮递不便,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,替居室命名为“雅舍”。后来,他应邀在重庆出版的《星期评论》写专栏,以“雅舍小品”为栏目,每星期一篇,每篇二千字,以笔名“子佳”发表,写了十多篇。虽然后来《星期评论》停刊,但“雅舍小品”还是继续写下去,散见于重庆,昆明的一些刊物。抗战胜利后,梁氏有意把作品辑为一册,交商务印书馆印行。可是由于当时内战方殷,终因纸张太贵而无法即时出版。直到台湾后,才由正中书局出版。
如何看待梁实秋的《雅舍小品》?
梁实秋的《雅舍小品》,很淡、很雅、很惬意。而且,它让人越读越喜欢,年龄越长越爱读。
印象最深的,是作者写到他住的房屋里老鼠肆意,蚊聚成雷,而且住所完全不能避风挡雨,到了夏季暴雨来临,屋顶崩裂泥沙俱下的情况也不鲜见。
这说的好像是杜甫的茅屋,杜甫有一首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面对这样的破屋,老杜是彻夜难眠,“长夜沾湿何由彻”。而梁实秋却亲切地称住所为“雅舍”,说其“自有它的个性。有个性就可爱”!
读《雅舍小品》,就会有一种联想,像是面前坐着一位有趣的老先生,他娓娓道来,语速不急也不缓,在他述说过程中,民俗典故什么的,他总能信手拈来,而且口吐莲花,让人听着就忍俊不禁。
最妙的是,天下之大,似乎没有他不懂的,从菜谱到诗书,从散步到拜年,看着都是世俗琐事,经他说出来,真叫兴致盎然,津津有味。阅读的享受,想来也莫过如此了。
生活里,时常有让人愤怒和悲悯之事,在梁实秋笔下,它们却成了幽默和雅兴。想到他的文字,让人想到“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”,想到“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”。
不是吗,与其被淫雨蛙声弄得心神不宁,不如恬淡笃定地吟咏一首小诗,多惬意,多有生活情调。
趣味之外,我还喜欢梁实秋的宽厚,不刻薄。他写的《关于鲁迅》,其中一句是这样说的:即便讽刺文学,也需要“宅心要忠厚,作者虽然尽可愤世嫉俗,但是在心坎里还是一股爱,而不是恨,目的不是在逞一时之快,不在‘灭此朝食’似的要打倒别人。
我等凡夫俗女,注定做不了杜甫或鲁迅之类的斗士,能学习梁实秋先生,有独善其身的心境,无论生活的际遇如何,都努力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,就很好了。(完)
我是粒粒七七,阅读并且感悟着。如果你喜欢,别忘了关注哦~
喝茶梁实秋语言特色?
特点:无奈的幽默、闲适的幽默
梁实秋非常注意散文的语言艺术,尤其注重发扬本民族的语言传统。欧美文学的刚直严密、雍容幽默,汉文学的古朴凝练、铿锵顿挫,北京方言的亲切、平白风趣,经过他的熔炼,成为一种新的生命。《雅舍小品》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、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
中国的文人大抵爱喝茶,就现代的著名作家来说,写喝茶的文章不下数十篇,鲁迅、周作人、苏雪林、梁实秋都写有《喝茶》,余秋雨有《两方茶语》、贾平凹有《品茶》、萧乾有《茶在英国》,胡适之先生出身茶商世家,爱喝茶就更不用讲了。许多作品谈茶,也关乎人生;谈史、谈禅,生于茶香之中,又跳出味道之外。但我对梁实秋的《喝茶》却特别喜欢, 梁先生的文字幽默、轻松,平和中有机警,得失中见超脱,集文学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于一身。梁实秋的晚年,实属一个典型的漂泊无依的怀乡老人,思念故都,无以遣怀,于是他的许多谈吃作品都寄托着浓浓的乡思。
奠定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地位的作品是哪一部?
《雅舍小品》是奠定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地位的一部作品;是一系列散文和随笔的合集。
附:
梁实秋,名洽华,北京人,著名的散文家和翻译家。1927年,与徐志摩等人创办《新月》刊物,是“新月社”最早的成员之一。
主要作品:《雅舍小品》、《实秋杂文》、《槐园梦忆》
译著:《莎士比亚戏剧集》、《英国文学选》、《世界名人传》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雅舍小品哪个版本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雅舍小品哪个版本好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